首 页 中 国 艺 苑 网 岭 东 美 术 馆 雕 塑 家 介 绍 雕 塑 制 作 基 地 互 动 信 息
  中国雕塑界
岭东雕塑院介绍
院长致辞
顾问团
学术委员会
本院雕塑家
雕塑家推介
雕塑制作基地
雕塑大观园
中国雕塑界
世界雕塑界
文化·人生
设计·规划
中国艺苑网
岭东美术馆
友情链接

砖雕教学光碟

发布时间:2010-12-12  查看次数:2693
转载:中国雕塑论坛

作者:开源

砖雕教学光碟 内容简介:
早在五百年前的明朝中叶。徽商,在我国商业领域异军突起。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商帮之一。然而,“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让他们把大量财富,源源不断的输回故土,用于买房置地、兴宅建府。于是,徽商雄厚的商业资本罕见地转化为精致的文化创造。一代代能工巧匠不懈的追求与传承,并最终催生出一批独具文化内含的建筑工艺。徽州砖雕,就是这其中最能体现徽州文化的代表技艺之一。
当时的徽州就是现在的安徽省黄山市、以及江西省的婺源县。这一称谓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直到1988年才划分为现在的行政区域。


历经几百年的发展与传承,和一代代砖雕艺人们的不懈追求,徽州砖雕的技法,已经逐渐达到了鼎盛,以至于后人对徽州砖雕做出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及”的评价。20065月,经国务院批准,包括砖雕、石雕和木雕在内的“徽州三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砖雕的艺术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朴素的美学风格,古朴典雅,做工精细。在雕刻技法方面通常采用浮雕、透雕和镂空雕,徽州砖雕的工艺步骤可以分为:选材、画稿、放样、打坯、出细、修神、修补、过刀,共八道工序。详情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7487216087


第一步:选材


徽州砖雕选用青砖为材料。这些青砖就是当地砖窑烧制的普通建筑用砖。但是,砖的品质决定着作品的成败,所以选材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有经验的师傅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鉴别砖才优劣的技巧。


同期:一个就是听声音选砖,这个声音蛮好的,再剔一下,这块砖就行了。这块砖这个声音就不对了。


它里面有破损了,这个砖已经裂了,有一些是内裂,内裂就要靠声音来知道砖的好坏。。颜色就是比如讲这幅作品,以这个颜色为主,那么这几块砖呢,它(颜色)都相当接近,颜色接近,这一、二、三、四、五,色差上没问题,那么这一块色差就不行。这块黑嘛,就不能要。


有人曾把徽派建筑比喻成一幅素雅而又意味深长的水墨画,粉墙、青瓦、马头墙,是构成徽派建筑风格的重要元素。而青砖的颜色,恰恰成为这种素雅风格的主体。色彩简单,沉稳大气,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标准。


除了色彩一致以外,砖的硬度也很重要。太硬不容易雕刻,太软则很容易风化。绝大多数砖雕作品都暴露在空气当中。因此,如果材质太软,很难保存长久。正因为历代砖雕艺人们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才使得我们今天仍然能看到,历经几百年风雨侵蚀,古代砖雕大师们,保存完好的艺术杰作。


第二步:画稿


徽州砖雕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戏曲故事、民间传说、祥兆吉语、花草动物,如“三英战吕布”、“五福捧寿”、“荣华富贵”等等。而在进行雕刻之前,首先要在纸张上面进行画稿。


画稿使用的纸张并没有特别要求,用普通的白纸就可以。画稿通常要进行两次,先用铅笔画出初稿,初稿的目的是勾勒出图案的轮廓,因此不要求精细;在初稿画好的基础上用水笔进行定稿,定稿最终要指导雕刻的始终。因此,景物的分布、人物的神态都要做到准确的定位。画稿属于砖雕的设计工作,步骤并不复杂,但要求创作者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如果不具备画稿的能力,可以借鉴一些民间常用的吉祥图案,或进行工笔画的学习。定稿后,用橡皮擦去初稿时的铅笔印,这样,画稿就完成了。


我们要为大家演示的这件砖雕作品,名字叫做“和弈南山”。表现两位长寿老者,在山间对弈的悠闲生活场景。类似这种展示民间和谐生活的图案,也是徽州砖雕的重要创作内容之一。


第三步:放样


所谓放样,就是把画在纸上的画稿,转移到砖材上。在进行这一步工序之前,需要先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将砖面用水浸湿,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毛刷将砖面刷湿,水分浸入砖体23毫米即可。


配置石灰水,用随手的工具敲打石灰,避免出现粗糙的颗粒,按照石灰与水16的比例进行调配。将调配好的石灰水均匀刷在砖体表面。等到砖面的石灰略干之后,就可以在上面勾勒样稿了。


将画稿平铺在砖体刷满石灰的一面,用铁笔进行勾描,这样可以轻而易举的把画稿拓在砖面上。但要注意,使用的铁笔不能太尖利,以免划破画稿。另外,还要将样稿与砖面对齐的四个边进行折叠,以固定画稿在砖面上的位置。这一步和画稿阶段的初稿一样,以勾勒样稿的轮廓为主;轮廓勾勒好了,再按照画稿用铅笔把细节描绘在砖面上。放样完成后,就可以开始雕刻了。


第四步:打坯


在介绍这一步工序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砖雕所使用的工具。徽州砖雕所使用的工具,以刀和凿为主。另外,木制凿柄和凿棒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凿的特点是,凿头较宽,并且相对圆滑。而刻刀的刀头则比较尖锐。与刻刀不同,凿的尾部通常是空心的,便于连接木制凿柄。木制凿柄和凿棒的使用,可以增加雕刻的力度,是去除大面积多余砖体时必备的工具。而在进行比较精细的雕刻时,就必须使用刻刀了。根据雕刻图案大小的不同,刻刀的长度、刀口的宽窄及薄厚各不相同。雕刻面积较大的部位,使用比较宽厚的刻刀,相反,则使用比较细窄的刻刀。一般情况下,雕刻一件砖雕作品,通常会使用十几把刻刀。这些大小不同的雕刻刀,在进行砖雕创作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我们将会结合具体的雕刻步骤,详细讲解。


打坯是将图案当中没用的部分去除掉。这是砖雕过程中的一道基本工序。


首先,用刻刀将要打掉部分的大体轮廓刻出来,这样,使其一目了然,以免出现误打。


轮廓刻好后,用手凿和凿棒进行打坯,凿棒的作用是敲打手凿,制作凿棒所用的木材必须质地坚硬,如:檀木、枣木或桃木等。外形可根据砖雕艺人的习惯有所不同,也可以用普通的锤子代替。敲打过程中要控制好力度,砖的质地有别于石和木等材料,用力过猛会使砖体破裂,因此,砖雕过程始终要保持心态平和,切忌急躁。任何一件砖雕作品,都是在经历过无数次敲打后,才破茧而出的。


徽州砖雕通常采用浮雕、透雕和镂空雕。即使是浮雕,也必须使雕刻的深度达到2公分以上,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立体感。很多砖雕作品,为了增强表现力,以及内容的需要,通常要刻出两到三层。其中还会夹杂着透雕和镂空雕。这种多层次的雕刻,要求创作者必须对作品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布局。当最上面的一层打坯初步完成后,用长柄凿对其进行清理,使层面平整。长柄凿的作用是借助肩膀的力量,对作品进行雕凿,以增加雕刻的力度,但不适合雕刻细节。所以像这样大面积的雕刻,长柄凿是最理想的工具。第二层、第三层的打坯,要根据画稿再次用铅笔进行勾描,然后再进行更深层的敲打,直到打坯完成。


第五步:出细


出细是在打坯的基础上雕刻出细节,对作品的整体风格进行把握的同时,透雕、镂空雕和开脸等工序也要在出细中完成。


针对这件作品,我们首先来看松枝的雕刻。先将要施刀的一团团松枝处理圆滑。在出细过程中要掌握的技巧是,用不拿刻刀的一只手的指尖顶住刀柄,以控制刻刀的发力方向,从而更好的掌握雕刻的细节。


每一团松枝的中间需要打孔,用双手来回搓动铁笔,让铁笔尖在砖头上转动,这项技法叫做转刀。转刀也是徽州砖雕的一项基本技法,徽州砖雕中常见的镂空雕,同样需要用到转刀。对树干的镂空,因为打孔面积稍大,将铁笔换成了刻刀,这一点由雕刻者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工具。要达到镂空的目的,除了使用转刀,还要将下部掏空。当中间的部分薄到两三毫米厚时,便可以一刀穿透了。


此外,徽州砖雕当中的很多人物或景物,都需要将其中的一部分后部掏空,使其局部脱离砖体,从而更加立体、生动。这种雕刻技法,叫透雕。


人物的衣褶部分比较圆滑,类似这样的地方,都要使用圆刀来处理。


开脸首先要掌握好人脸和身体的比例,其次是面部的局部比例,一旦比例失调,就会破坏整幅作品的协调和美感。由于人物的面部细节,比其它部位更加圆滑和复杂,所以这一环节的处理,不能完全对照画稿,而需要雕刻者根据每一件作品,灵活掌握和发挥。


开脸也是整个出细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因为一幅作品的传神和动人之处主要在于人物的神态。而能准确把握这一方法的关键,除了用刀,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身边人与事的观察。


第六步:修神


在前面雕刻的基础上,对作品中的人物精雕细琢,以达到传神的目的,这一步,叫修神。


砖雕作品中的人物是否传神,是衡量作品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幅砖雕作品的名字,叫做《板桥喜竹》,作品中出现了多个人物,每个人的表情都各不相同。这些神态各异的人物,构成了一幅完美和谐的画卷。


在我们演示的这件作品当中,左侧老者眼神的雕刻没有到位,按照作品内容的需要,老者的眼睛应该看着对面的对弈者,这是一处需要修改的地方。然而这种修改,只有少数技法过人、阅历丰富的老艺人才能完成,因此将其独立成一个环节。在一件雕刻作品中,其人物的神九成在脸,而脸上的神十成在眼,所以修神首先要修人物的眼睛。为了突出作品的主题,老者要有沧桑的面容和淡定自若的神态。用刻刀将眼睛打深,眼角拉长,这样使他显得高深莫测;眼袋的处理,突出了老人的沧桑感。


修改后的两位老者,一个目光紧锁对方的棋子,寻找棋局中的破绽,而对面老者的眼神已经在棋盘之外,好像在揣摩对手的心思。通过对修神前后两位老者的对比,神态的变化就一目了然了。


第七步:修补


由于砖材内部存在很多大小不一的气孔,它们在雕刻过程中外露出来,形成不可避免的瑕疵,因此必须事后进行修补。


事先要对已经成型的砖雕作品进行过水浸泡。将整个砖雕浸泡在水里,直至不再冒出气泡为止。


在浸泡的同时进行砖药的调制,砖药是一种特制的混凝土,用于修补砖雕过程中残缺的部分。用青砖研磨出砖粉,然后将砖粉、白水泥和普通水泥,按照111的比例进行调配。这样的比例,调配出来的砖药既具有水泥的牢固性,又保证了青砖的色彩,不至于在修补后留下痕迹。


水中气泡消失后,将砖雕作品取出晾干,这期间将调配好的砖药以21的比例与水调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调和好的砖药会在一定时间内凝固,因此尽量在浸泡雕刻作品的同时进行砖药的调制。


当浸泡过的砖雕作品晾干,并不再有水分沥出时,就可以进行修补了。详情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7487216087



修补规则:像针眼大小的孔隙就不用修补。留下一些砖眼反而能够体现出作品古朴的风格。其他残缺的部位依次用砖药进行修补。


第八步:过刀


这步工序是整个雕刻工作的尾声。修补后的作品在阴凉处放置48小时左右,让整个砖体完全干透。但要注意的是,晾干的时候,不能在阳光下曝晒,以免作品变形开裂。


当作品干透以后,就可以像现在这样过刀了。过刀就是将修补时留下的痕迹清除,使砖雕表面平整。同时,先前雕刻的细节如有瑕疵,或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在这一步进行最后的修改。


如果雕刻者对作品已经满意,就可以用砂纸打磨砖面了,使其更加平滑,当这一步结束之后,整个砖雕作品就算完成了。


在这里需要补充一点,像“和弈南山”这样的单块砖作品,布局相对简单,如果是大型作品,就必须考虑到拼接的问题。比如这幅《三英战吕布》,所有的拼接点都切忌将人物一分为二,这是拼接作品要特别注意的;再比如《板桥喜竹》,所有的人物都巧妙的避开接缝,唯一的人物接点放在了正在扫地的仆人身上,接点放在膝盖以下,正式的组装拼接后用砖药进行修补,不会引起特别的注意;添加造型较为零乱的景物也是掩饰接缝的常用手法,在布局设计时,要特别注意,空旷的接点比较明显,而这幅作品中左侧部分的接缝用镂空的祥云巧妙过渡,即使没有正式拼接,仍然能巧妙的躲过观赏者的注意。


这里是黄山市歙县的一个度假村,现代的建筑依然保留着古代徽州的山水雅韵,像这样的大型砖雕作品被一些酒店、园林、度假村所钟爱,他们鼎力显示着徽派建筑的特色。徽州砖雕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历经500多年的风雨,依然生生不息、薪火不断;今天,那些独特而卓然的实用美学,仍然引发着现代建筑学者们无尽的思考;而徽州砖雕技艺的传承,对于这种独特的建筑文化又意味着什么呢?详情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7487216087


[返回]
版权所有 岭东雕塑院
汕头经济特区艺苑文化广场开发有限公司 电话 / 0754-88991228 传真 / 0754-88931999
COPYRIGHT 2009 WWW.SSACC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46387号 技术支持 天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