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 国 艺 苑 网 岭 东 美 术 馆 雕 塑 家 介 绍 雕 塑 制 作 基 地 互 动 信 息
  雕塑大观园
岭东雕塑院介绍
院长致辞
顾问团
学术委员会
本院雕塑家
雕塑家推介
雕塑制作基地
雕塑大观园
中国雕塑界
世界雕塑界
文化·人生
设计·规划
中国艺苑网
岭东美术馆
友情链接

汕头籍著名雕塑家唐大禧的艺术与家国情结

发布时间:2009-12-26  查看次数:1786
一个温婉、慈祥却又充满自信的母亲,一手托起聪明伶俐的孩子,一手举着冉冉升起的启明星———这幅至今仍矗立于汕头图书馆原址,命名为《启明》的大型雕塑作品,曾经深深震撼着每一个汕头人的心。作为全国首届城雕优秀奖作品、汕头第一个大型的城市雕塑,《启明》对汕头雕塑文化的推动和影响更是不言而喻,而塑造它的,正是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雕塑家、当代岭南文化名人五十家之一的唐大禧。

    一直都以为唐大禧是一位激情奔放的斗士式人物,因为那令他声名鹊起,被王朝闻先生评价为“作品像一团火,激情燃烧光耀时代”的代表作《欧阳海》,以及那大胆冲破人体艺术禁区、惊世骇俗的《猛士———献给为真理而斗争的人们》,还有那始终飞扬着向上奋进时代精神的《海的女儿》、《创造太阳》、《未来属于我》等一批令全国为之瞩目的优秀作品。然而,当近日唐大禧应邀回到故乡汕头,记者有幸一睹大师的风采时,却发现眼前竟是一位个子不高,温文尔雅,笑容和蔼的慈祥长者。站在故乡熟悉的土地上,流连于龙湖宾馆门口的龙图腾前,当大师回首50多年的艺术之路,记者“读”到的却是一份乡音无改,自然朴实的赤子情怀。

    1936年,唐大禧出生于汕头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小对美术就有特殊的天赋。儿时的涂鸦常常赢得老师的赞许,这使他对美术有了更浓烈的兴趣。12岁那年,唐大禧随家人去了香港,在那里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开始了他与绘画和雕塑艺术的最初接触。尽管香港是一座更趋现代化的城市,然而潮汕人根深蒂固的感恩思想和对故土挥之不去的眷恋,却让年轻的唐大禧毅然回到了大陆。1956年,在广州市文化公园负责展览工作的唐大禧创作了处女作《追踪》,一举夺得广东省青年美展二等奖。此后,他被调到广州雕塑院(当时为广州雕塑工作室)工作,艺术创作更是一发不可收。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他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用自己大胆、超凡的想象力和创作手法,去塑造一个又一个影响艺术界内外,极具震撼力的作品。艺术上的成就让唐大禧成了名满全国的雕塑家,但他却从未忘记自己的家乡,他时常回乡观看龙舟赛,重温儿时的感觉,并说家乡的龙舟是全国最美的。除了汕头人家喻户晓的《启明》和龙湖宾馆门口那几乎与特区同岁月的龙图腾,屹立于海门莲花峰的《文天祥》塑像、韩江江畔的巨型石雕《红头船》,都曾让驻足观赏它们的海内外潮人洒下感动的泪水。

    此次再归故里,唐大禧主要是为自己的新作《跪乳》做前期的准备工作。这件充满温情人性的作品将以跪着吃奶的小羊羔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紧扣新时期“和谐”的主题,体现潮汕人孝亲敬老,饮水思源的感恩之心。唐大禧说,现代人应该有一点感恩的思想。这么多年他在艺术之路的艰辛跋涉,除了对艺术的挚爱,还有一种对祖国、对故土的感恩思想在支撑着他,指导着他的创作,而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就是对家国培养的一种报答———骨子里,依然是那化不开的故土情怀。记者刘婉萍摄影报道

摘自《汕头都市报》
[返回]
版权所有 岭东雕塑院
汕头经济特区艺苑文化广场开发有限公司 电话 / 0754-88991228 传真 / 0754-88931999
COPYRIGHT 2009 WWW.SSACC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46387号 技术支持 天讯网络